说论语_贾志刚【完结】(96)

阅读记录

  19.49(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解析】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事情瞎做。这段话指谁呢?在《春秋》中记载了很多类似的例子,譬如臧文仲祭海鸟,这就受到了孔子的批判;而郑国首都外有两只龙相斗,有人建议祭祀他们,子产坚决不同意。

  楚昭王有疾,大夫请祭河。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又曰:‘允出茲在茲。’由己率常,可矣。”(《左传》)

  这段记载,是说楚昭王生病,有人建议祭祀黄河,楚昭王说不要乱来,我们楚国跟黄河有什么关系?孔子因此赞扬楚昭王。

  那么,后面一句说谁?孔子修完《春秋》之后,齐国发生政变,权臣田常杀害了齐国国君,孔子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因此建议鲁国出兵讨伐田常,结果被鲁哀公和三桓拒绝,孔子因此认为鲁国君臣是见义不为。

  见义勇为,这个成语出于这里。

  整个这段话,表达的都是对鲁国统治者的不满,孔子的愤青本色暴露无遗。

  【现实解说】现在的问题是连自己的神都不祭了,成了数典忘祖。

  19.50(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解析】这是在说谁?当然是在说“居上”的人,具体是谁,似乎应该说季康子。

  其实,季康子能够容忍孔子说这样的话,已经比较宽了。

  【现实解说】什么是宽?就是容忍不同意见。

  19.51(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对照他自我反省。”

  【解析】见贤思齐,这个成语出于这里。整句话意思简单,不再赘述。

  【现实解说】照着做就很好。

  19.52(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解析】还是在厚古薄今,这句话似乎应该是对子贡说的。话比较正式,因此应该是两人关系和好之后说的话。对子贡,孔子还说过类似的话。

  【现实解说】吹牛要小心啊,过去说吹牛要上税,如今吹牛可能还要交拥堵费。

  19.53(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解析】德,到底是德本身,还是有德的人?不好说。总之,孔老师的意思,好人或者好品德并不是孤立的。

  【现实解说】无论世道再怎么样,总还是有好人的。

  19.54(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译文】孔子说:“完了,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

  【解析】有的时候,孔子极度失望之时也会说些打击一大片的话。此前就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前面刚说过德不孤,这里就又说没见过好人,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大致,这是某件事情让孔子很感慨吧。

  【现实解说】只要自己能够做到时常反省就好了,至于别人,管不了那么多啊。如果整天盯着别人是不是反省反思,那不是很累很耽误时间?

  19.55(6.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解析】这段话有点古怪,大致孔子认为有人在走旁门左道,因此说你应该走正道,否则出去就掉粪坑里。

  【现实解说】不从门出去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翻窗户,这种人多半是小偷小摸;另一种是走地道,这种人多半是窃国大盗。

  19.56(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解析】这段话又是孔老师的激情发言了,可惜自相矛盾。孔老师自己说,邦有道,正直;邦无道,逃命。如果邦无道的时候还正直并且还能活下来,那才是幸而免。拙作《说春秋》第六部第二十八章题为“正直是正直者的耗子药”,列举了春秋著名的正直者是怎样死的。

  所以,这段话说反了,应该是“人之生也罔,直之生也,幸而免”。不说别人,说说岳飞和秦桧。唉,孔老师这段话害了不少好人哪。

  【现实解说】说话要小心,不能说真话的时候,不说假话就是正直;必须说假话的时候,不创造性地说假话就是正直;必须创造性说假话的时候,二话不说,逃命思密达。

  19.57(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解析】对理解力不够的学生,讲得太高深,就等于对牛弹琴。所以,有教无类,教之分类。意思就是,招生的时候没有门槛,但是教学的时候要按水平分班。

  简单说,因材施教。

  【现实解说】这大概就是分快慢班的理论基础了。

  19.58(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译文】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解析】觚:音孤,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后来觚被改变了,所以孔子认为觚不像觚。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今礼崩乐坏,连觚都不像觚。

  看起来,孔子的怨言还不少。

  【现实解说】时代是前行的,你不接受也要接受。而且,你认为不对的,并不等于不对。要么接受,要么落伍。

  19.59(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52书库推荐浏览: 贾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