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终于迎来收获的季节,然而,1995年,地方政府企业与外企产权改革,但没有大隆集团的份儿。
林海洋黯然神伤,离开了大隆集团。他走后,公司很快就衰落直至破产。从此以后,林海洋开始进入资本市场,在别人看来,他是实业商人向资本商人华丽转身的先行楷模。
林海洋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不过,新公司自成立之日就笼罩着浓浓的神秘色彩。林海洋当时接连收购了不少烂尾楼。在1993年宏观调控之后,中国房地产遭遇第一次危机,南岛等地烂尾楼到处都是,佑海地王万志康也曾折戟于此时。这是后话。
1997年,香港爆发金融风暴,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地产业。
林海洋的楼盘资金无法回笼,差点儿断流。林海洋四面楚歌,这是他面临的第一次危机。所幸,林海洋通过道中好友结识了刚做上基金经理的唐烨。在唐烨的帮助下,他迅速用低成本获得了一家叫米特要的ST公司控股权,过了短短半年时间,林海洋的公司成功借壳在A股上市。
说实话,唐烨最初遇到林海洋抛出的残局,颇有些为难。他请教了父亲,唐子风觉得是个好局。他说,根据林海洋的经历,只要稍许包装一下,他在资本市场就能有呼风唤雨的潜力,这是深度合作的关键。
当时,外界都传即将进驻ST米特要的林海洋是一个知名企业家,曾与某位领导人握过手,在香港有实力雄厚的财团支持,在内地也有过硬的关系。其实,这期间,不管是资金还是各路关系,都是唐家一手搞定的。
唐煜率先开口:“林董,您当时为什么会想到炒南岛烂尾楼?实在太有胆识了,我也认为,中国的房地产还有很多机会。”
林海洋悠然地说:“呵呵,我一直认为这些不良资产只是暂时休克,就算我现在被套牢了,以后也总有解的法子。我以前做的是贸易,与外商打交道,他们说,我们的房子结构很落后,即使到现在,多数房子还是砂层结构,就算是商品房,价格也只有他们的十分之一。不管是我们的人口红利,还是商品房的发展,都注定会迎来一个伟大的时代。”
唐煜听了很高兴,心想,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林海洋也说了自己的难处,尽管他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但原先的团队并不看好房地产方向,依旧坚持做养鸡业务,公司名也不肯改,只是摘了“ST”帽子。他此番出山找合作者,也是为了进一步增加自己在公司的话语权。
林海洋向他们敬酒道:“我原本只知道证券江湖上有个厉害的唐子风,没想到他的儿子也非同一般。我知道,不管是我们的顺利收购,还是可转债的批复,都是因为唐经理才能那么顺利与成功。来,我敬你们一杯!”
“哪里哪里!是您二次创业的思路感染了我。您一直说,在中国做生意,就是要迅速做大,做大事才过瘾。”唐烨客气道。
“你们本意是集中筹码,却用可转债调虎离山,这招分散公众注意力的计谋实在是高。既然你们下一步是控盘拉升,那我们就再好好相互炒作一把。”林海洋得意地说。
“好的,我们此番前来,也正是想跟您确定此事。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在可转债赎回日之前拉升你们的股价,稳住可转债规模。”唐烨接着说了几个思路。
林海洋点点头,这说到他心坎里去了。只是,唐烨有一句话说得很明白,就是如果发生某些意外,他们可能会提前撤资。
林海洋倒也不怕他们变卦,所谓的意外发生的概率并不大,再说,他林海洋也不是好惹的。当年他在做彩电贸易的时候,周围有一帮潮清一带的兄弟,为了打击同行业竞争者,那些兄弟像一群土匪,对涉事的店砸、烧、抢。如果唐家真的撤资,大不了以暴制暴。
林海洋说道:“好吧,你们可以借我的名义放出任何消息。但你们若是做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也别怪我六亲不认。”
“潮清帮的心齐,我们领教过。”唐烨连忙说道,头上已经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林海洋有事先走了。
唐煜由衷赞许道:“我在美国就很少见到这样的人,既是个天生的商人,又是个性情中人,比美国华尔街那帮唯利是图的人好多了!”
“或许是个好商人,但未必是个好的投资者。”唐烨忍不住说道,他心里正想着父亲策划的那个进一步计划。
四
常凡夺回海元证券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几天来,常凡一直闷在一个幽暗的小房子里。从集体宿舍搬出来后,他甚至有一两天无处可去,整夜徘徊在大马路上。
他万万没想到,转机的到来如此不费功夫。
这天,常凡接到了一个电话,是老同学阮明打来的。他们是在某届证券资格证书培训班上认识的。
阮明现在在新凯证券工作,主要做些与投资银行有关的事。阮明打电话来,也是听说了海元证券重组的事,他不确定常凡目前的去处。
“老兄,你还好吗?”阮明问道,“最近在哪里混呢?”
“赋闲在家。”常凡说。
这句话正中阮明的下怀,他马上在电话中说明来意:“没事,‘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记得当时咱们班上有多少同学羡慕你,实盘炒股大赛,那可不是盖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仇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