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小子,这里不是花前月下的地方。”
一个苍老低沉的声音冷不防地响起,桓启知道那是老巫师的声音,他慢慢转过身,道:“您误会了,在下明天就回离开此地。”
他语气淡淡,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决绝。就在他说这话的同时,桓启与源静的结局已经注定。
老巫师不再纠缠于此,他看着源静房间的方向,悠悠道:“廿人庙,后继有人了。”
那晚,月光透过半开的窗洒在桓启房间里,地面上留下一道长长的朦胧带子。桓启端坐在床上,望着那月光带子发呆。
此时,源静坐在书桌前翻阅医书。她曾认为自己有些医术,到了廿人庙便丢了一半的自信,将那昔日里未曾认真研读的医书翻了出来,白天给人看病,夜晚读书,渐渐成了习惯。外头那些声响,只要不是盗贼弄的,便没什么要紧的。
桓启只是一个借宿的过客,于源静而言,没有特别的意义。
☆、桓氏之兴(下)
次日清晨,天灰蒙蒙亮,廿人庙外已经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有人在大声叫门。桓启惊醒,一手拿佩剑,一手抓衣服,便凑到窗边观察情况。
老巫师不急不缓地从房间里出来,庙门大开,几个壮汉便抬着一个人进来。那人奄奄一息,像是久病将死之人。
那几个壮汉看似粗鲁,到了院子里却低声细语,不敢喧哗。病人抬到一间屋子里,不久便传来了哭喊声,看样子是没救了。
又过了一会儿,那几个壮汉将人抬了出来——此时已经用白布覆盖。老巫师在后面跟着,面容严肃,一直送到大门外。
桓启本担心那些人会闹事,看到这儿才松了一口气。他推开门走到外面,将早已备下的珍稀药材奉上,口中道:“蒙大人留宿,弟子无以为报,只有略奉薄礼,请大人笑纳。”
他这话说的很假,老巫师却很不客气,只略微看了一眼,便收下了。又留了桓启用早饭,这时候没有看见源静。
“你无需东瞧西看,源静已经去采药了。”
老巫师这么说着,又感叹道:“此地虽不是穷山恶水,亦不是什么富庶的地方。洵都的好药很难送过来,只靠着我这老骨头日日上山采药,终究不是个办法。现在源静来了,实在不忍看她这样度过日后的日子啊。”
桓启想起老巫师昨晚的话,与现在的对比对比,便觉得好笑。他倒是生出了一丝怜悯之心,便问:“翕教的神庙都是要登记造册,难道廿人庙不曾……”
他话说了一半,老巫师的脸色便已经作了回答。翕教的神庙确实需要登记造册,收入颇丰的大庙因此上缴供银,若是有入不敷出的小庙,亦可借此维持日常开销。只是,据说这廿人庙荒废已久,靠着村民捐赠才修缮一新,只怕还没到可以向洵都要钱的地位。
然而,据说这廿人庙香火颇盛,不至于如此萧条。桓启抬头看着老巫师,忽然明白了——只怕不是这廿人庙缺钱,而是廿人庙太大度,将那香火钱都拿去买药救治村民了。若当真如此,这老巫师倒也着实令人敬佩。
老巫师也不过感慨一番,用过早饭之后,便客客气气地将桓启送到大门外。
“洵都的勋旧子弟中,甚少有阁下这样的人。希望阁下能走正道,为翕教出一份力,到时候自有那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桓启心下吃惊,觉得这老巫师故意卖弄;又暗自欢喜,期待老巫师的话能成真了。他恭恭敬敬谢过老巫师,便上马离开了。
走到山坳时,桓启勒马回望,正巧看见一袭白衣从那分割成小块小块的稻田间款款而过,那背上的竹篓,露出高过人头的绿色枝叶,反射着朝阳。
那不是源静,又是何人?
桓启看得痴了,一时竟不舍得移开目光。他看着源静沿着长长的稻田边缘走过,一直走到那小小的神庙外面,与前来朝拜的村民打了招呼,便一同进了庙中。
朝阳一点一点升高,一点一点照亮了群山环绕的土地,照得那小小的神庙熠熠生辉,一缕沟通人与神的烟从正殿中升起,似乎飘到了云霄之中。
突然,桓启策马前行,迅速离开了这个地方。他要回去,他要回到洵都去,洵都才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是他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这儿再好,不过是因为暂时有了源静的存在。
这条路不好走,桓启险些从马上摔下来,他抚着一颗狂躁的心,跌跌撞撞地到了洵都城外。他想起老巫师的话,忽然策马往什桐神庙的方向,然跑出半里地,竟又回来了。他得先回洵都。
回家拜见过一众长辈后,桓启又出门去见新结交的勋旧子弟。他向这些人稍微透露了廿人庙的事,神女濋留虽死,余威犹在,自然有那些愿意出力的人。源静自己也是勋旧子弟,撑着源氏的脸面,便是冲这个,也要有几个热心肠的人。
桓启暗自高兴,他能稍微为源静做点什么,便很高兴了。这种事不求对方知道,回报什么的,也不在考虑之中。
这些日子里,洵都暗流涌动,桓氏想要复兴,必须做出选择。身为家中唯一的男丁,桓启参与了这个关于桓氏未来的决策。
当桓启说服长辈们站在汜留这一边后,他不由想:若是神女濋留还活着,源静定然不必去受这份罪。以神女伴读之尊,也不会如此。不过一个神女之位,却与多少人的荣华富贵息息相关。
不久之后,桓启得到消息:廿人庙成为翕教登记在册的众多神庙之一,但是,老巫师过世了。老巫师过世就意味着源静要一个人支撑起整个廿人庙,桓启恨不得马上去那儿看看。
老巫师就地办了葬礼,洵都派了巫师过去帮忙,桓启一时没法脱身,亦不敢在此时轻易出头,只好忍耐着。等事情过去,桓启才寻了一个出去的理由。
神女濋留之死是翕教讳莫如深的话题,远离洵都的人们却在神庙之中毫不避讳地聊起来,而且暗指源静作为神女伴读失职。
“这样的人如何能在廿人庙主事?”
桓启听到了这句话,他相信源静也听到了这句话,但源静什么都没说,继续为人把脉。立在庭院里的人更加猖狂,便又口出狂言。
“你们可知妄议神女是什么罪名?”
桓启干咳一声,冷冷开口。
翕教极重上下尊卑,从不许以下议上,一般人也不会犯这个忌讳。这些人有恃无恐,怕是受人指使,再加上源静又是个不喜与人辩驳之人,只怕会会毁了源静名声。而桓启是个洵都来的外人,自然有些威慑作用。
果然,此话一出,他们便不再说话,灰溜溜地走了。
源静仍是淡淡地,桓启瞧了,竟觉得该如此。这二人各自怀着心事,谁也不料这竟会是最后一次见面。
桓启第三次去廿人庙,是几个月后的事。那时洵都附近的村寨发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洵都城人心惶惶,先是宵禁,不久之后连白天也关着城门。几个月时间过去,瘟疫才渐渐得到控制。
桓启急着去见源静,还有一个理由。在发生瘟疫这段时间里,桓氏尊长为桓启说了一门亲,双方的长辈都觉得好,就这么定下来了。婚期在瘟疫结束后定了,在这之前,桓启想去见见源静。什么都不必说,什么都不必做,他只想看源静一眼——也许是最后一眼,从此仍是陌路人。
52书库推荐浏览: 文选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