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党_悠悠晴天【完结】(174)

阅读记录

  邬祠稔摇着头笑了笑,朗声问胤禛:“四爷到底想让老夫做什么,直接说好了,怎么如此的拐弯抹角?老夫是越听越糊涂了。”

  “邬先生,玉徽在哪里?”胤禛猛然问道。

  邬祠稔一惊,脑海里迅速反省哪里露出过马脚。他记得,她曾在信中恳求他一定要帮她瞒住胤禛,这样做一是可以断了他的念想,让他不至于难过那么久;二是生怕他知道后会做出什么对他的前途不利的举动来。她的一番苦心,他却不能告诉胤禛,只能违心地瞒着他。

  “玉徽?玉徽不是就在这海棠院么?”虽然这事儿已经隐瞒成了习惯,可邬祠稔这次却有些支吾。

  “邬先生!”胤禛焦心痛心地唤了一声,“您知道我指的是什么!”

  邬祠稔被他逼得自觉不忍,可最终还是按耐了下来。他突然严肃了表情,严厉地对胤禛说:“难道四爷叫老夫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说这等儿女私情?四爷也说过,大丈夫应有鸿鹞之志,应报效朝廷。可你呢?病体刚刚痊愈,就将自己沦陷于儿女情长之中。你一心念着旧人,念着老夫的女儿,老夫深感欣慰,也值得老夫敬佩。可你觉得这是合适的时候么?”

  胤禛被他这么猛地一唬,顿时羞得面红耳赤。

  邬祠稔看他脸色转变,也缓下了语气,继续说道:“如今朝中传言纷起,都道当今皇上和太子起了嫌隙,有人要取而代之。难道四爷没有任何想法么?”

  这下换成胤禛一愣了。他突然笑道:“原来我们天家的家事,已经传到外边了啊。”

  “这,怕不仅仅是你们天家的家事了。太子之事,关乎天下百姓,是这国中的头等大事,人们怎么会不关注呢?反倒是你的态度,似乎这么大的国事不关己事一样。”

  胤禛叹道:“邬先生,我是明白的。您上次让我看那出皮影戏的目的,不正是想指点我去下一个决心么?可是,如今的情形,并不能容我左右。如今得势的是我大哥、八弟、十三弟和十四弟。大哥军功累累,又是长子,自然是牌子硬。十三弟和十四弟正值青年,又都天资聪慧,一直跟在我皇阿玛的身边,深得他的宠爱。这些都不要提,单说那个八弟,也是非常入我皇阿玛法眼之人。虽然他的额娘出身卑微影响到了他在我们兄弟中的地位,可是皇阿玛当初把安亲王的外孙女指给他为福晋,正是为了提高他的地位。更何况,他现在很得人心,被诸臣称‘贤’,也常受到我皇阿玛的称赞。邬先生,如果不出意料的话,你那出玄武门的戏,唱主角的估计该是这位。”

  邬祠稔摇头,却不置可否。

  胤禛轻笑,又道:“我皇阿玛是个心细敏感之人,最恨别人对不该占有之物的非分之想。我若是此时动了这种不安分的心思,上达了天听,白白惹一身骚不说,更会触怒龙颜,从此不得翻身。倒不如作个‘闲人’,把这王府作现世的世外桃源,避灾躲难,也省得累及家人。”

  邬祠稔大笑了几声,背着手对胤禛说道:“四爷当真作如此想法么?”

  胤禛抿着嘴,微微一笑,看着邬祠稔问道:“先生不这么认为么?您若有什么话,不妨讲出来吧。晚辈洗耳恭听。”

  “好,那我就讲给你听!”邬祠稔捋了捋山羊胡,说道:“这其一,所谓‘出头的椽子先烂’。不管是大阿哥也好,八阿哥也好,都是太过出头的人。大阿哥是自己在皇上面前蹦达,可谓不知深浅,缺乏智谋,成不了事的。八阿哥呢,走的是暗线,他自己并不出头,而是笼络人心,让别人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好,替他出头。这一招着实走得踏实,也算是机关算尽,招高一筹。可是,也正如四爷刚才所说,皇上是位明察秋毫的明君,他会看不出八阿哥的这点手段么?所以,八阿哥若如此下去,必定也是会先行遭到皇上忌惮的。”他顿了顿,看胤禛正若有所思,便问他道:“四爷可否还记得皇上赐予你的那四个字?”

  “戒急用忍?”

  “对,这就是其二。有想法,不一定代表立刻就要有行动,因为行动是要看准时机的。但反之,若是从没有想法,突然要行动,必定会措手不及。所以,四爷不如趁早打算,可审时度势分两步走。若是太子安然无事,您该怎么办?若是太子出事,您又该怎么办?‘良禽择木而息,豪杰择主而侍’虽然是常理,可自古至今,豪杰择主不如自己作主。四爷也是饱读史书,也应看出这个事实了吧?”

  胤禛重重地点了点头。

  “其三,是你跟太子的关系。四爷现在跟太子的关系不错,那是敬他是你的兄长,是你皇阿玛亲封的太子。可保不准今后他的身份发生转变。所以,无论太子发生了什么事,无论别人如何行事,四爷都不要慌乱,只需好好揣磨皇上的心思就行。万事顺了皇上的心,才是最保险的棋路。对了,正如四爷你所知的,如今阿哥党和太子党暗中斗争激烈,时不时在朝政中显露出来。太子虽然暴虐贪敛,十分不得人心,被人比成天上一只气势汹汹,可迟早会被射下来的鹰。可四爷你记住,这个射鹰的活儿,轮不到你做,你也不要去做。”

  “这其四呢,不管四爷你今后如何打算,以你现在这种形单影只的状况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想三国乱世,一个刘备,无论从智谋还是兵力上来说,都是万万敌不过奸雄曹操和枭雄孙权的。可他偏偏也建立起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为什么?因为他手下有忠心耿耿为他卖命的兄弟臣下。所以四爷,从现在起,你要为自己拉拢人脉。倒不必象八阿哥那样做得过于明显,更不宜如他般人情网铺得过大、过宽,只需通过考察,拣些对当前太子问题持中立态度,日后又能作大用的人来。表面上也不一定要过于亲昵,不过私下里,则一定要拉拢住。”

  “依邬先生这么说,您觉得年家就是这样的角色喽?”胤禛问道。

  邬祠稔点头,说道:“年希尧和年羹尧都是少见的青年才俊。特别是年羹尧,皇上不会注意不到的,他被皇上重用不过是迟早的事。”

  胤禛重重地点了点头,感慨道:“多谢先生处处为晚辈打算。晚辈却未能及时理解您的一番苦心。”

  邬祠稔笑着摇了摇头,让胤禛不必太在意。他接着说道:“而且,你还需要在你的那些兄弟中物色出能在关键时刻挺你或者帮你一把的人。俗话说:‘上阵亲兄弟。’皇家阿哥众多,因着他们各自母妃的关系,所以每个人身后都有一张看不见的人际网,这种关系网四通八达,绝不可小觑。若不能拉拢到身边几个,就首先在人脉上输了下去。”

  “听先生这么说,是否已经有了推荐之人选?”胤禛笑着问道。

  “嗯,依老夫看,平日里跟你关系还算亲近的十三阿哥就不错!”邬祠稔捋着胡子,嘴角微微上扬。

  “十三弟?”胤禛笑着反问了一遍。接着,他一边摇头,一边否认:“不会是他。虽然他自小跟我感情比较好,可我知道他的秉性。他这人志向高远,聪明且相当有主见,脾气又越发地倔强,绝不是甘屈于人下的人。”

52书库推荐浏览: 悠悠晴天 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