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_平原小草3【完结】(343)

阅读记录

  比如有一次耩地,拉了一上午的耧,都很累,下班的时候,队长说:“谁把耧扛回去,多记一晌工。”

  没有人说话。

  以往来回扛耧的都是队长。队长把耧扛到地头,让社员们拉耧播种,他就在地里转着查看播种的深浅、种子的稀密,及时提出修正的建议。

  或者到别的地块查看商情,或是查看出苗情况。到了下工时,再把耧扛回来。正当时没怎么卖力气,他心里也平衡。

  这天因为摇耧的人有事没有来,他摇了一上午耧。散工时已是累的筋疲力尽。社员们拉了一上午耧,也累的不行,谁也不愿意再多卖一点儿力气。

  队长接着说:“谁扛回去多记两晌工。”

  还是没有人说话。

  “谁扛回去,多记三晌工。”队长抬高声音继续说。

  仍然没有人说话。

  于是队长说:“谁扛回去多记四、五、六、七、八、九、十晌工,那,还是我扛吧!”说着扛起耧走了。

  大家目瞪。不知道他是开玩笑,还是晚上真的给自己记工,后悔在加三晌时没有答应。

  不过,到了晚上,王贵兰并没有真的给自己加晌。

  但如果是别人,本人说出来,队长一旁点头,这个工分就记上了。

  工分的来源,除了出工,还有交积肥、交青草。

  交积肥就是农户把自家厕所里的粪肥、猪圈里的积肥出出来,晾干,堆成方形或长方形的体积,由生产队会计与记工员一同丈量,按粪堆的多少和质量计算工分。

  勤快的人家,为了多挣工分,还会在空闲地上挖积肥坑,一层杂草一层土填进去,浇透水,让杂草在里面发酵。待沤烂了,散发出霉臭味儿以后,就出出来,叫会计与记工员丈量,交给队上。

  这个时期没有化肥,这就是农作物生长的养分来源。

  腊梅很“荣幸”地参与了这个工作,量半天粪肥,给她记四晌,合二分工,腊梅感到还很高兴。

  第三是交青草。就是拔了青草交到队上的饲养棚去过秤,按斤数合工分。

  这个时期每个生产队都喂牛,每队五、六头。冬天牛一般吃干草,比如谷草,玉米秸秆儿之类,春、夏、秋就吃鲜草。

  为了满足牲口的需要,生产队把不满十六岁又不上学的孩子、干不了重体力活儿的辅助劳动力,都安排去拔草。

  家长为了多挣工分,也会让上学的孩子在星期天或者早上、下午放学后去地里拔草,回来交到牲口棚,称重记工分。

  而实际上地里的草并不多,生产队为了多打粮食,庄稼地要锄好几遍,是绝对不允许里面长草的。

  人们拔草的地方多是葫芦沟、田边地头儿,和偶尔有一块没锄到的地块,草长了起来。

  每个生产队都安排十几个辅助劳动力,再加上学生,遍地是拔草大军,一旦发现草地,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不拔的地净草光,决不罢休!

  生产队按季节规定青草定分的标准:草少时,两、三斤一分;草多时,十多斤甚至有时二十斤一分。夏天里草最茂盛时,一大筐也挣不了三分工。

  即便这样,人们依然趋之若笃,因为这是唯一可以多挣工分的渠道!

  腊梅人小,队上是不派她出工的,挣工分的途径除了当记工员、丈量粪肥以外,再就是拔草。

  拔草腊梅不陌生,前世里她从一开始实行工分,就跟着姐姐去拔草。学校放了假、星期天、下午放了学,都是她拔草的时间。草筐不知背坏几个。

  拔草比较自由,想上哪里就上哪里,什么时候去都行。看似轻松,其实并不容易。

  由于拔草的人多,村边附近的草还没等长起来,就被人拔走了,有时要出去好几里地,才能找到有草的地块。

  春天里草少,寻找一上午,只能拔一筐头多,秤上三、五斤,挣一分多工。

  夏天里草茂盛,比较好拔,但工分斤数也随之长高。拔一大筐来,秤个三十斤、四十斤,也只能挣一分多二分工。

  生产队在这方面算得猴精,一个半劳动力或有残疾的人,与整劳动力出同样的工时用于拔草,累死累活,也挣不了整劳动力的工分。

  第二百九十章 拔草(二)

  不过也有特殊的时候,比如碰见了一块草特别茂盛的地块儿,也能挣个五、六分,可劳动强度就大了去了。

  比如:当看到草茂盛的地块儿时,为了拔的快或者与同伴儿抢草,把草割下来放成一堆一堆的。待割完了,或者天已黑到了回去的时候,便把一堆一堆的草抱成一大堆,然后装筐。

  装筐也有讲究,不能装成下大上小的土堆型,这样背起来草筐往后坠,勒的肩膀生疼。

  最好是先把筐头装满,然后把筐头抵在树上,或者坚固的作物秸秆儿上。然后把草码成长方形,一抱一抱摞在筐头上面,没过筐系儿也不要紧。

  最好是下窄上宽,这样背起来,重量在两个肩膀和后背上。同样的重量,要比土堆形轻省很多。

  筐大了,双手抡不起来,就双腿跪在草筐前的地面上,把一个肩膀伸进筐系儿里,把草筐背在背上,用另一个肩膀的手拄着地,把屁股高高撅起。

  先把一条腿抬起来,然后这只腿和拄地的手同时用力,让另一条腿也抬起来。这样,整个人就站起来了,然后驮着小山一样的草筐开始走路。

52书库推荐浏览: 平原小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