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林军将领满头冷汗:“据五城兵马司报告,有刺客杀光了随行陪同益王殿下的御林军将士们,益王殿下也被刺客接走……”
建兴帝一下子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随同益王的御林军将士至少有五十人之数,杀光这五十人的一整支御林军队伍并带走益王,绝不是一两个人悄无声息就能做到的。在天子脚下的京都城内,已经算是一场不小的混乱战斗了。
当年谢逸辰逃走,还要在睿王府放一场大火混淆众人视线,找一具尸骸来放在火场里面诈死,他才得以悄悄地离开京都。
而现在益王连掩饰都没有掩饰的意思,毫无忌惮地直接强行硬闯,摆脱了御林军的控制。
这也就意味着,他不再打算跟建兴帝虚与委蛇,他有足够的实力和背景作为支撑,就算是硬闯出去,也没什么可怕。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造反。
建兴帝还没来得及再说话,外面又有一个御林军将领冲了进来,寒冬腊月里满头大汗,红缨头盔都歪到了一边,比之前来的那个更加惊慌焦急。
“禀报皇上!从西边传过来的急报,十万镇西军擅自离开边境,传信的时候已经到了清河郡,现在距离京都可能只有不到百里!镇西王……反了!”
061 因为你调教有方
满座皆惊。
建兴帝在刚刚听到益王逃走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益王会造反,但没想到竟然来得这么快。
镇西王的兵权他其实早就想收回来,但镇西军由镇西王统帅了足有十几年,全军忠心耿耿,只有镇西王指挥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而且西方边境天高皇帝远,有的将士们甚至只从元帅之令,不知皇帝之旨,这兵权不是想收立刻就能收得回来。
这一段时间建兴帝一直都在想办法收拢镇西军,但还是没来得及,镇西王恐怕在益王刚刚被囚禁的那个时候,就已经跟益王在策划造反了。
清河郡快马传信过来要一天时间,镇西军在传信时如果已经到了清河郡的话,那么现在距离京都可能确实只有不到百里了。
只需要不到两天,十万大军就会抵达京都。
年夜宴已经继续不下去,满座的皇室宗亲一片惊慌,建兴帝立刻传了朝中文武百官进宫,商议如何应对眼前的紧急情况。
京都的御林军是三万,必定无法抵御这十万镇西军。如果从别处调兵过来的话,距离京都最近的是驻守两郡的河平军和延平军,但现在立刻传信出去,到两支军队赶来京都,绝对超过两天时间。而且这两支军队加起来也不过四万,仍然不够。
要是从更远的地方调边境军过来,那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现在天气寒冷多雪,道路难行,大军行进速度缓慢,再加上传信的时间,十天半个月都未必够。
只能由这三万御林军尽快布防,尽量挡住镇西军,能挡多长时间就挡多长时间。另外由建兴帝出面去跟益王和镇西军谈判,虽然希望不大,但总得一试,能拖延一点时间也是好的。
这一年的大年夜,京都城里民间的鞭炮爆竹仍然到处响起,但上空没有升起以往年年都会燃放的烟花。早朝的乾清宫一片灯火通明,笼罩着紧张的气氛。
建兴帝和文武百官彻夜商议,调兵布防,传旨的太监和接令的将领在皇宫急匆匆地进进出出。
京都的三万御林军全部被调动了起来。从七十多年前一场叛军围攻京都的战役之后,京都第一次这么如临大敌地建立起军事部署。守城武器被大批大批地搬运上城墙,同时从城外运入大量粮草囤积起来,因为围城可能需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镇西军造反进攻京都的事情,朝廷没有对京都的百姓公开。益王进攻京都不是为了屠城,只是为了篡位,他要是还想好好坐上大元皇帝的位置,就需要民众的拥护,不可能对大元的百姓大开杀戒。要是全城百姓惊慌失措蜂拥出城,一片混乱,反而对御林军的布防不利。
大年初二,京都还在一片过年的喜庆氛围之中时,十万镇西军已经兵临城下。
大部分百姓们根本没意识到是怎么回事,等到得知京都被围城时为时已晚,京都全城被御林军封了起来,进入抵御外敌的状态。
建兴帝拖着这两天熬通宵熬得更加虚弱的病体,出城想跟益王谈判,结果益王根本就没有要见他的意思,一阵箭雨就把人给逼了回去。
到这份上,也确实是没有什么可谈。建兴帝就算说破了天,提出再高的条件要求益王退兵,益王也不可能相信。
至于场面话什么的,反正都是谋朝篡位,也不用多说了,能动手就不逼逼。无论谁是赢家,史书自会被改成有利于赢家的记载。
镇西军来时声势浩大,结果第一场攻城战刚刚开始,前锋士兵们还没来得及冲上前去,骑马站在阵前的益王就突然一头从马背上栽了下去。
“益王殿下!”
“殿下昏倒了!”
“快来人,先送殿下回军营!叫大夫过来!”
益王周围的将士们乱成一团,不少已经冲上前的士兵都停下来回头看是怎么回事,镇西王听见这边的骚动,也不得不放下指挥赶过来。
“怎么回事?”
“殿下突然昏倒了!不知道是发病还是中毒!”
52书库推荐浏览: 一襟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