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氏从袖口里掏出个钱袋子,数了二十文钱出来,“秀娘,这钱你拿着。”
王秀连忙摆手。
“拿着吧,这几天你虽然没做绣活,但一直跟我打下手,这是你应得的。快过年了,接下来你就先不用过来了!”
王秀这辈子都没拥有过这样一笔巨款,却没有想象中的雀跃。
她知道自己不配得来这二十文钱,也想长久的干下去,至少在齐氏这里她能坐在板凳上吃饱饭。
“你这孩子哭什么?”
“婶子,我不能要,我......”
齐氏铁了心要给,王秀哭哭啼啼就是不肯接,姜宁坐在一旁也不好劝。
“二嫂子,你要不怕辛苦,就跟我出去卖门对子,给你发工钱。”
“行,我不怕苦,我特别抗冻,就是下雪天在外边站上一天都不怕冷。我声音其实很大多,会吆喝,我还会……”
齐氏见王秀立马坐直了身体,唯恐姜宁看不上她,急切的数着自己能派上用场的优点。暗暗叹了口气,“好,那你就跟宁娘一起去,到时候这钱你可不能不要了啊!”
“好,谢谢婶子,谢谢宁娘!”
……
“什么味儿,怎的这么香?”
“你没来过仙庙镇吧?前面有一家香油作坊。”
姜宁确实从未来过仙庙镇,离小河村最近的秀水镇,她都没去过几回。
后来去了永安县,因为做工的是裁缝铺子,她打交道的也都是盛产桑麻的镇子。
这产香油的作坊她还从未见过,车子经过的时候,不免多看了几眼。
铺子门口摆了两口大锅,一个穿了白布围裙,头发包的严严实实的老妇正坐在个小板凳上,慢慢摇其中的一口,上面清清的一层淡黄色液体想必就是香油了,散发着十分好闻的芝麻香气。
一旁站着的老翁低头翻动着另一口锅里炒着的芝麻,目光十分专注,连有人站在他面前,他都未反应过来。
想来一向揽客的都是那老妇。
香油气味浓郁,不用吆喝,便有人上门。
如今天气冷,村里人大都窝在屋里取暖,他们怎么才能把人都从屋里叫出来呢?
乡下地方大,十分空旷,吆喝的方法不仅累还收效甚微。
“大牛哥,你知道哪里有卖锣鼓的吗?”
“你买那东西做什么?”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车上载着三人到庙仙镇镇口,王秀这是第一次出远门,镇子上很热闹,镇口有卖香喷喷的包子,她看到有人给了两个铜板,那摊主拿了张油纸包了五个,递了过去。
那么贵,肯定好吃。
她今天早上什么都没吃,坐在车上又颠簸了一个多时辰,这会儿也只能对着摊主口中吆喝的香喷喷、热腾腾的肉包子,暗自咽了口口水。
姜宁拿出两个铜板,买了五个包子,递给陆大牛和王秀一人两个。
“还没开张,不能乱花钱的!”
“大牛哥,你就吃吧,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再说,吃人的嘴软,一会儿你要不好好干活,我那两个包子可饶不了你!”
陆大牛苦着脸,问王秀,“二嫂子,你还敢不敢吃?”
王秀连忙咬了一大口,热腾腾的白面夹杂着肉香,她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鲜肉的汤汁简直要烫掉了舌头,她张嘴吸了口凉气,直接咽了下去,热气从咽喉一路下去,直接暖到了肚子。
“哈哈,二嫂子敢,我也敢!”
姜宁看着俩人狼吐虎咽的模样,笑着摇了摇头,低头朝着手里的大包子也咬了一口。
第31章 开门红
姜宁将摊子摆在街道拐弯处,那儿原先蹲着几个乞丐,见人来了,齐齐站起来,恳求的盯着几人,其中一个带了个六七岁孩童的老妇,将手里的破碗伸了出来。
她转身买了几个包子,用手里的包子换了那处极佳的位置。
王秀没沿街叫卖过东西,纵然支起了摊子,可她面对形色匆匆的行人,有些张不开嘴。
“卖门对子喽......”陆大牛嗓门大,一吆喝就引得附近几个摊贩斜眼看了过来。
只是驻足看的人多,上前来问的少。
姜宁将门对子都拆开,摊在随身带来的陆景深做的简易架子上。
走过来一个身穿月白圆领宽袍的青年,头上簪了一朵红色的花,那花做的极逼真,里头嫩黄的花蕊也不知拿什么材料做的,还散发着芳香。
陆大牛忙热络的招呼,“您看看,这可是书院里最有才气的童生写的,那书院里的夫子都常夸他才华横溢,以后是要做状元爷的呢,您买一副?”
青年取下手上的手套,一双白皙温润的手,接过陆大牛递过来的门对子,“日后的状元爷?”
嗓音清冷,漫不经心的话语,却不让人觉得轻视。
姜宁上前,“您只瞧这上头画的门神,是不是威风凛凛,过年不就图个喜庆吉利嘛,您要觉得还行,就买一副。”
52书库推荐浏览: 月藏海雾 穿越重生言情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