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头月向西_桑狸【完结+番外】(176)

阅读记录

  见我陷入沉思,英王似是不忍,“我已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本来不该扯些是非在身。但……我放心不下靡初,陛下视皇亲为眼中钉肉中刺,我实在担心,我不在了之后,靡初该怎么办。”

  这天下的骨肉亲情都是一样的,唯恐自己的亲人会受到伤害。我颇有些同命相连的意味,凝肃地向他保证:“老千岁放心,我会尽全力保护靡初妹妹的。”

  英王得到了他想要的承诺,一直凝重的脸色放舒缓了,满面的支离病气也好似被这一点安慰而驱散了不少。

  ---一回宫,我便换下了这一身繁重的祎衣,关上寝殿的门,独自在内待着。螭纹玉觚瓶里插着一支天逸兰,花叶舒展,上面凝着晶莹的露珠。我盯着那一颗露珠看了许久,直到眼睛有些酸痛,将素问和灵徽叫进来,让她们陪我去太极殿。

  天色已迟暮,但萧衍召了许多朝臣在殿内议事,魏春秋将我带去东偏殿。太极殿东西宣阔相通,走过一条暗昧的长廊,便隔着一架屏风能将议政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

  “意清走后,大理寺卿出缺,朕想着,子商在这太常寺少卿的位子上已坐了许多年没挪动了,不如就把他挪到大理寺,来当这个寺衙之首。”

  姜弥喜不自胜,忙躬身揖礼:“谢陛下。”见身侧久立的儿子没有反应,忙低声叱道:“怎么还不谢恩?”

  姜子商犹豫着说:“臣才干有限,怕当不起三司之一,辜负了陛下的厚望。”

  姜弥见儿子如此,颇为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他一眼。

  御座上的萧衍笑道:“子商聪颖有余,定性不足,只要能耐下心梳理政务,曲曲一个大理寺卿又怎么在话下。朕说你当得你就当得。”

  他看了一眼姜弥,斟酌道:“只是这样一来,子商的官位便在他的两位兄长之上了。不如这样,朕加封子敬和子怡为光禄大夫,让他们兄弟比肩。”

  姜弥忙扫袂冲着萧衍大拜,“臣替犬子谢陛下隆恩。”

  萧衍抬了抬手,“舅舅不必多礼。朕这里也有几件事想与舅舅商议……吴越侯沈槐入京有些时候了,担的还只是个太子詹事的虚职,这几日凤阁侍中有出缺,那是个文职,朕想着,沈槐在吴越便是声名远播的才子,才子嘛,自然有才子的去处,就让他补上这个缺。”

  姜弥忙道:“陛下英明,臣无异议。”

  萧衍又道:“前些日子,朕擢升了左监门卫中郎将为神武将军,此位也出现了空缺,依照旧例都是由武将担这个位子,朕想着,如今京师安稳,齐王和康王也都回了封地,暂且也用不着北衙六军做什么。不如改一改旧制,提个文人上去。”他未等姜弥发问,便扫了一眼静侍在侧的徐文廷,道:“徐卿为人很是稳妥,不如他去这兵衙门们里历练历练,将来也好委以重任。”

  这下姜弥没有立刻答话,而是踌躇不绝地看着徐文廷,似是为难的样子。

  我心想,左监门卫中郎将掌管着北衙六军近一半的兵马,远比大理寺卿、凤阁侍中重要的多,姜弥没有顺着萧衍铺好的路往下走也是正常。他老成深算,谙熟朝局,怎会轻易将手中部分兵权交出来。

  见姜弥久未答话,萧衍不动声色地反问:“这北衙六军中的大部分官员都是舅舅举荐的,朕一向对他们很是放心。如今不过一个曲曲中郎将,莫非舅舅有更合适的人选?”北衙六军自尹氏覆灭后便牢牢掌控在姜弥的手中,从上至下尽是姜氏党羽,萧衍这话说的还算客气了。

  姜弥犹豫了片刻,终于说:“徐大人为官多年,又是陛下近臣,担得中郎将一职,臣无异议。”

  徐文廷闻言,忙朝着姜弥揖礼:“下官多谢姜相信任。”

  君臣又商讨了些无关紧要的事,姜弥和姜子商便告退了,只剩下徐文廷和另一个穿着青褐色官服的朝臣。

  徐文廷眼见着姜弥走了,颇有些担忧:“陛下,这北衙六军中尽是姜相爪牙,臣去了,怕是会遭孤立,起不了多大作用。”

  萧衍的声音平缓无波,似乎并没有将徐文廷的这份担忧放在心里:“朕方才也是这样暗示姜相,那上下都是他的人,即便朕放进去一个中郎将于大局也是无碍的。但……”他抬头看着徐文廷,审慎地说:“左监门卫中郎将是北衙六军的三号人物,即便再不把你放在眼里,好些事情于情于理,于法于典,他们都绕不过你去。现下朕打击了皇亲,抬升了姜相的几个儿子,他与朕正关系融洽,看在朕的面子上,也不会把你晾的太厉害。眼下天时地利,正是朕夺回北衙六军的好时机,能起多大作用,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徐文廷忙说:“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辜负陛下的重托。”他思忖了片刻,又说:“陛下纵然要向姜相示好,也不必拿大理寺卿送人情,那可是三司之一……”

  萧衍幽深地看着他,缓慢道:“朕刚登基时,人心浮动,总有些不安分的,那时需要大理寺卿来为朕启用重典,杀鸡儆猴。但如今朝局已稳,重要的便不再是典狱刑法了,而是兵权。姜相不是傻子,要想从他手里拿东西只进不出是行不通的,朕跟他做交易,需得朕吃些亏才能做成了。吃亏也只是当下,等将兵权收回朕的手中,在整顿吏治也不迟。”

52书库推荐浏览: 桑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