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荆_竹筒夫子【完结】(119)

阅读记录

  “谢陛下!”北豫冷眼看着李长搀起暄景郅,眼波流动间款款扫了一旁的杨千御和顾言之一眼,旋即又对着一旁的李长道:“去拿把椅子来。”

  “是!”北豫看着暄景郅有意无意的扶着右膝落座,随手便将右手之中的奏折望案上轻轻一掷,看着李长将奏章交到暄景郅的手上后,旋即道:“今晨得关外八百里加急密报,乌单国举兵攻伐玉门关,不知相国有何良策?”

  北豫说话的功夫间,暄景郅便将手中奏折的内容看了清楚,抬首望向北豫,唇角微微一勾,依旧是昔日那般稳妥的模样,出口亦皆尽得是为臣者之本分:“小小一个乌单国胆敢犯我大周关下,是不可不为明目张胆的挑衅,陛下自该派兵围剿彰我大周国威。”略顿了顿,暄景郅接口道:“若有必要,发兵灭国!”

  闻言,饶是北豫也不由得抬眼看向暄景郅,眼神之中亦藏了明显的赞赏。他暄景郅是天生的政客,不论何时何地,政局之中,永远是他的耀华之地。

  “好,相国,那便由你亲自挂帅,兵部尚书为监军督办,一同前往玉门关平乱,务必,要生擒乌单国主帅及国君,扬我大周国威。”话锋一转,北豫的声音瞬时便冷了几分继续道:“若有丝毫差池,相国便没命回京。”

  一番言语,丝毫未曾涉及到南鹊枝一事,但二人都心知肚明,挂帅出征,九死一生,北豫不愧是暄景郅教出来的人,便是要他死,也做的坦坦荡荡,暄景郅如今武功尽废,一身伤病,连走路都成困难,又如何能够挂帅出征。

  北豫话音刚落,顾言之心中便狠狠一松:暄景郅,出了咸阳,不必我亲自动手,你也会如丧家之犬一般求生不能,死亦痛苦万分!

  第72章 沙场刀兵嗜血锋(三)

  北豫的声音不大,言辞之中却到底透着一股不容置疑不可反驳的威严。旷大的正殿之中,北豫的声音甚至还带着几丝极不清晰的回响。“没命回京”四个字,无疑是将暄景郅推上悬崖峭壁,若是他仅凭着面前的那一条藤蔓越过万丈深渊,那么或许还可保一命,除此之外,绝无退路,也没有丝毫能够转圜须臾的生路。

  那一根唯一能够求得此身生还的藤蔓,又何须多言,自然便是他暄景郅能够凭一己之力退了那玉门关外的数十万乌单国大军,并且,要亲自将那乌单的主帅国君擒下。且不论暄景郅本身便是以文臣入仕,便单单论他眼下的一副病体残躯,能够将养着保证体内剧毒不复发便已是万幸,又如何能够经得住那刀剑无眼,黄山漫天,北风凄迷的沙场。

  这其中的弯绕曲折,杨千御清楚、顾言之清楚、暄景郅清楚,而身为始作俑者的北豫,自然更加清楚。南鹊枝惨死街头,他北豫心中的怒火中烧早已快冲破胸腔,奈何,自小到大的言行,他依旧是那个宠辱不惊的皇帝。但终究,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仅凭着暄家是当年南烜国的后人,仅凭着暄景郅当年瞒天过海的所作所为,北豫便是当场将暄景郅斩首、派兵剿灭暄氏一族也皆在情理之中。

  可眼下,他北豫连一条命都还未曾要过。就算所有人都知暄景郅此行必死无疑,但,北豫却未曾下令要他暄景郅的一条命。就算他日史书工笔所记,也是大周相国为国殉身,几千年功过,终究青史留名。更何况,沙场之事从未有定数,又有谁在眼下便能断定暄景郅有去无回呢。

  说到底,北豫身为帝王,已是仁义至极。

  北豫话音落了须臾,殿中亦沉默了不过片刻,终究是杨千御上前一步拱手向上首龙案后正坐的微微躬身道:“启禀陛下,臣以为,由相国挂帅不妥。”

  北豫一手搭在面前的长案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轻敲,狭长的眼眸微微一眯,弯了弯嘴角,勾出一抹似是而非的笑:“哦......”带着些沉吟意味的一声之后,北豫略停顿了些许,稍稍抬眼看向殿下的杨千御,“那么中书以为,有何不妥之处?”

  “其一,”杨千御微微一顿,继续道,“想来陛下也有所耳闻,当年先帝在时,相国便是以其文采卓著而令先帝侧目,从而入仕,官至三品侍郎。而其十年之后重返咸阳,官至左相直到如今,所经手之事皆以文理政□□,数十年间,相国从未插手过军中之事,若此番贸然命相国领兵平乱,只怕多有不妥,若在平乱途中由丝毫差池,其后果不堪设想,玉门关乃我大周抵御西北蛮夷之地的要塞,若万一有丝毫闪失,只恐丝绸之路之咽喉,凉州城便岌岌危矣。”

  “其二,且不说相国身为文臣,除了纸张之上论道治国之外,对于兵法布阵恐怕也是一无所知。单就如今玉门关守将不敌外邦来犯,足见其领兵之能实在一般,相国此一去,身边并无一人辅佐,只恐其中大有隐患......”

  这边厢杨千御的话音未落,立在其身侧一直未曾出声的顾言之忽然便嗤笑一声:“于兵法布阵一无所知?中书大人未免言过了。”抬眼看上首的北豫并未阻挠之意,顾言之便转了方向对着北豫拱手禀奏道:“陛下,相国出身九州暄家已然是满朝文武个个知晓之事,想来二十八年前,先帝在位之时相国还是当年暄家公布于天下的家主。众所周知,暄家有资格接任家主者,必是正室所出的长子嫡孙,而这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相国自然是通习过的,能任暄家家主者自是能力非凡,相国精通医理星象,又如何能够不懂兵法布阵?”

52书库推荐浏览: 竹筒夫子